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舒適化醫療理念的普及,廣大孕產婦也享受到了分娩鎮痛和現代麻醉技術進步帶來的益處,可以大大地減輕分娩時的痛苦,但產后的機體生理變化所帶來的“苦楚”也不容忽略,特別是產后頭痛,讓許多母親分娩后在短期內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影響著孕媽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產后頭痛通常是指在母體在分娩后六周內開始出現的頭痛,通常是由于各種身體、心理及社會相關因素引起,并且在妊娠期末三個月和產褥期頭痛的發病率較高,除了給母親帶來生理上的煎熬外,還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西醫一般認為產后頭痛是由于分娩后體內各種激素水平發生急劇變化導致的,還有分娩后腹腔內壓力驟然減少從而降低顱內壓,也可能引起頭痛,或者是剖腹產手術時椎管內麻醉導致硬脊膜穿破后使腦脊髓液外漏引起頭痛、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引起的頭痛,不過由這些原因引起的產后頭痛現象并不常見。除上述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壓病人在分娩前存在頭痛的癥狀,產后癥狀一直未減少,甚至可能會加重。另外,產后由于體內各種激素水平改變比較明顯,在各種促發因素如焦慮、失眠、產后抑郁癥等作用下,孕婦在生產后會出現短暫的血壓波動,此時也會引起頭痛。所以引起產后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在發生頭痛的時候需要找對病因、正確對待。
那么產后頭痛又如何才能得到緩解?
知道了上述產后頭痛可能的各種原因后,我們主要針對常見的原因加以預防。
對于產前就有高血壓的孕產婦,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終止妊娠,及時合理治療,而且產后6-8周持續監測血壓變化,前期盡量臥床休息,避免血壓波動,大多數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產后頭痛;對于產后激素變化明顯有關的頭痛,則主要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對產婦有保護作用,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更加穩定;對于有頭痛史的孕婦,主要關注妊娠對頭痛頻率和嚴重程度的影響、頭痛對妊娠的影響以及孕婦頭痛治療對胎兒的安全性,并且到醫院由醫生建議合理使用鎮痛藥物治療;對于剖腹產時實施椎管內麻醉造成的頭痛,則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和補液治療。一般呈自限性,1-4周自然好轉。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物理和心理治療措施緩解產后頭痛,包括如按摩、冰療、放松治療、生物反饋、認知和行為治療;指導孕婦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休息、睡眠、規律飲食、避免刺激因素等。
通訊員:吳紅明
編輯:董國清 |